常言道,「愛美之心,人皆有之」,每個人都很關注自己的形象,希望能夠給別人留下美好的印象,孩子也不例外。
心理學家也發現,3~6歲的孩子已經開始從周圍人的評價中建立自我形象,并且他們也很在意他人的評價。
隨著年齡的增長,一些孩子還會學著大人的樣子打扮自己,這一方面是因為愛美,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孩子對未知的事物充滿好奇,總想著去嘗試一下、感受一番。
遇到這種情況,家長的引導方式會有很多不同,有的家長會對孩子大加指責、完全禁止,結果卻嚇壞了孩子,有時還會引起孩子的抵觸情緒。
但也有家長非常理解孩子的心理,會進行巧妙地教育,既保護了孩子的好奇心,也培養了正確的審美觀念。
2歲女兒抹光遮瑕霜原地換臉,寶媽的處理方式值得贊許
河南周口有位寶媽的做法就屬于后者。
這位寶媽有個2歲的女兒,長得十分甜美,性格也很活潑,特別招人喜愛。
寶媽平時有化妝的習慣,家里也有不少化妝品,沒想到孩子卻對此產生了強烈的興趣。
這天,寶媽正在家里忙碌,孩子一個人在房間看動畫片。等寶媽忙完過來一看,差點被眼前的畫面嚇倒。
只見孩子捧著一罐遮瑕膏,在臉上一層一層地涂抹著,整張小臉已經變成了「泥土色」,連眉毛、嘴唇都被完全覆蓋,頭髮上、衣服上到處都是遮瑕膏。
就這樣,孩子還問媽媽自己「美不美」,寶媽當時確實非常生氣,但她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,沒有打罵孩子。
但如何處理孩子造成的「殘局」,卻讓寶媽頭疼不已。光是給孩子洗臉就洗了一個多小時,可是還沒有洗干凈。
寶媽沒辦法,第二天又帶孩子去理發店洗,終于換來了「勉強能看」的結果。
可還沒等寶媽歇口氣,孩子又找到了一管護手霜,再次給自己「原地換臉」。
換了別的家長,可能早就氣得七竅生煙,非得把孩子狠狠教訓一頓不可。
可這位寶媽卻說:「這個年齡的孩子做這些事情也是正常的,對她又打又罵,可能會對心靈造成陰影。」
所以寶媽選擇溫柔地和孩子講道理,讓孩子逐漸明白自己的錯誤。
孩子的審美觀正在形成,家長可以從幾方面進行引導
網友看到孩子的樣子后,都被逗得捧腹不止,有網友說這是「小銅人」,還有過來人調侃道「孩子靜悄悄,必定在作妖」。
但是出現這樣的問題,也確實提醒了廣大家長,在教育孩子的時候,不但要注意孩子的智能提升情況,也要關注審美觀的形成和發展。
1.家長應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審美觀
「美育」是教育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,它能夠陶冶孩子的情操,使他們能夠以正確的態度理解和評價「美」。
為此,家長平時可以多做這方面的引導,比如和孩子一起欣賞一些美麗的事物,讓他們認識美麗的「樣本」;
家長還可以帶孩子發現生活中隨處可見的「美」,這樣他們對于「美」的感知會變得更加具體、生動。
2.及時扭轉一些不正確的審美理念
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,容易受到不良導向的影響,可能把過度修飾、濃妝艷抹、矯揉造作等等當成了「美」。
對此家長也要及時關注,發現了不好的苗頭后,不要急于粗暴地制止,而是要引導孩子去欣賞一些美好的形象,讓她發現怎樣的儀容、修飾才是最美觀大方的。
3.讓孩子學會欣賞自己的「美」
「美」其實是一個包羅萬象的概念,外表美只是其中的一方面,更多的「美」體現在舉止、氣質、性格、品德等諸多方面。
家長可以啟發孩子去發現自己身上的各種美,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、從容,也能夠展現出與眾不同的美麗。
小編有話說:孩子開始愛美,家長要注意引導,如果家長自己喜歡化妝,最好避開孩子,平時也要盡量以「素顏」出現在孩子面前,別讓孩子產生模仿的興趣。
如果孩子實在想「試一試」,家長可以適當滿足孩子的好奇心,讓他們發現這些東西并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麼神秘和有趣,他們也就不會那麼渴望了。